本期目录
钱锺书与中国叙事
- 赵一凡
传媒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:定位、传播与反馈
- 仲伟合 王冬青
美国媒体话语霸权下的中国海上力量构建——基于2013-2014年美国“战略之页”网站有关中国海军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
- 潘艳艳
从后殖民视角看美国电影塑造“东方”的时间逻辑
- 徐雅宁
元语言比较结构的本质探讨
- 高娟
“有”字存在构式的隐性比较义及认知理据研究
- 吴庸 [1] 黄健平 [2]
写作素养的多向发展模式——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
- 陆丹云
外语课堂教学会话中修正结构的多元化模式
- 范文芳 赵光晖
基于ESP的MTI教育模式研究
- 冯建中
国外EAP阅读需求研究及其对我国EAP阅读教学的启示
- 刘辉
我国高校俄语专业现行培养方案文本分析报告
- 范洁清 王加兴
霍克斯英译本《红楼梦》刘姥姥的戏剧性形象塑造的失误
- 蔡新乐
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汉译研究
- 孙会军 [1] 郑庆珠 [2]
跨文明翻译的“融新”之道——与艾米莉·阿普特教授对话
- 陈红玉
整体研究:文本批评的语文学传统考述
- 何正兵
未发生事件的叙述
- 吴春英
神话改写·中间地带·框架叙事:论霍桑《献给男孩女孩的神奇故事》的叙事策略
- 方文开 潘方圆
与大众文化的协商:纳博科夫在《洛丽塔》中的文本生成策略
- 刘立辉 席楠